欢迎您访问福建自考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考试大纲 >

福建自考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认知心理学》课程自学考试大纲

2014-01-21 21:39来源:福建自考网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认知心理学》课程自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认知心理》是是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认知心理学是探索人类认知过程和认知特点的一门学科。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能够了解认知心理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主要理论、主要实验以及重要成果。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锻炼考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心理现象并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认知心理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也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课程涉及当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前沿课题。与生理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心理语言学等学科相互交叉。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认知心理的相关理论和技术。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认知心理的对象;初步了解认知心理的方法;认清认知心理的兴起和影响;明确关于认知心理学的争论。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认知心理学的对象
理解:信息加工一般原理
识记:认知心理学的实质
(1) 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就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过程。
(2)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二)认知心理学的方法
识记:减法反应时实验、相加因素法实验、“开窗”实验、出声思考、计算机模拟五种方法
(三)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与影响
理解: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四)关于认知心理学的争论
识记:苏联心理学家Jiomob将心理学划分为研究人的发展、个性的结构、从感觉知觉到思维情绪等心理过程、心理过程的生理机制这四个部分。
第二章 知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两种对立的知觉理论以及知觉加工,区分三种模式识别以及三种模式的主要内容,掌握结构优势效应的概念以及两种结构优势效应。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知觉信息与知觉过程
理解: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
Warren、 Miller 和Isard、 Biederman等人的实验证明了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
识记:两种对立的知觉理论
(1)  知觉的假设考验说和知觉的刺激物说这两种对立的理论,争论的焦点在于现实刺激信息是否需要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组织才能产生知觉。
(2)  知觉的假设考验说是一种建立在过去经验作用基础上的知觉理论。代表人物是Bruner 和Gregory。
(3)  知觉的刺激物说主张知觉只具有直接的性质,否认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代表人物Gibson
(4)  Gibson结构密度极差的实验
识记:知觉加工
(1)  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两者分别指什么,在不同情况下,在加工过程中有不同的侧重
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格式塔心理学提出的整体和部分的知觉问题,是当前知觉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对于一个客体,是先知觉其各部分进而在知觉其整体,还是先知觉其整体在知觉其部分。Navon提出的一系列实验引起人们的关注。
(二)模式识别 
识记:模板说、原型说、特征说
应用:(1)模板说的核心思想认为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许多各式各样的过去在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的袖珍样本。基本思想是刺激与模板匹配,而且这两种匹配要求两者有最大限度的重叠。模板说的基本观点得到一些实验结果的支持。
(2)原型说认为在记忆贮存的不是与外部模式有一对一关系的模板,而是原型(Prototype)。对于原型说来讲,关键点在于是否存在这种原型,目前已有一些实验结果提示原型确实存在。                                                                                                                                                                                                                                                                                                                                                                                                                                                                                                                                                                                                                                                                                                                                                                                                                                                                                                                                                                                                                                                                                                                                                                                                                                                                                                                                                                                                                                                                                                        
(3)特征说认为,模式可以分解为诸特征。照特征说来看,特征和特征分析在模式识别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三)结构优势效应
识记:结构优势效应包括字词优势效应、客体优势效应、构型优势效应、字母优势效应。这些效应都表明上下文,或者严格地说,整体的结构在模式识别中所起的有利的作用,可统称为结构优势效应。
第三章 注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反应选择模型与知觉选择模型。明确中枢能量理论,认识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加工。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
识记:过滤器模型是英国心理学家Broadbent于1958年提出的一个较早的注意模型。Cherry应用追随程序所做的双听实验也支持过滤器模型。
识记:Treisman提出了衰减模型,并将阙限概念引入高级分析水平。
理解:(1)衰减模型
      (2)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二)反应选择模型与知觉选择模型
识记:(1)反应选择模型以Deutsh为代表
      (2)反应选择模型与知觉选择模型主要差别在于对注意机制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有不同的看法。
理解:(1)反应选择模型
      (2)两类注意模型的比较
(三)中枢能量理论
理解:双作业操作
识记:(1)一些心理学家并不设想一个瓶颈结构,即存在于某个位置的过滤器,而是将注意看做人能用于执行任务的数量有限的能量和资源,用这种能量或资源的分配来解释注意。这种理论称为中枢能量理论
     (2)Kahneman提出的能量分配模型能较好的体现中枢能量理论
     (3)决定注意的分配方案是所谓iede资源分配方案
     (4)Norman和Bobrow还进一步区分两类过程:资源限制过程和材料限制过程
理解:中枢能量理论的作用和意义    
(四)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加工
识记:Schneider和Shiffrin提出了两种加工过程的理论。他们区分出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加工
理解:控制性加工、自动加工
应用:特征整合理论
第四章 记忆结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两种记忆说的内容和核心。认识感觉记忆,了解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
和加工水平说。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两种记忆说
识记:两种记忆说的内容和核心
(1)   两种记忆说认为,记忆不是一个单一的东西,存在着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不同的记忆,它们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记忆系统。
(2)   两种记忆说的核心是承认在长时记忆以外还存在着短时记忆
应用:短时记忆存在的证据
(1)  临床和动物实验
(2)  自由回忆实验
(二)感觉记忆
识记:(1)目前关于感觉记忆的主要研究涉及视觉和听觉。视觉的感觉记忆称作图像记忆,听觉的感觉记忆称作声象记忆
     (2)目前能够证实感觉记忆存在的主要是听觉系统
     (3)“四耳人实验”
理解:(1)图像记忆的特性
      (2)声象记忆
(三)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
识记:(1)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可分为Atkinson和Shiffrin提出的记忆系统的模型为代表。他们认为记忆有3种储存:感觉登记、短时储存和长时储存
      (2)Atkinson和Shiffrin认为短时记忆有两种功能:
1、作为感觉登记和长时记忆之间的缓冲器。
2、作为信息进入长时储存的加工器。
应用:(1)典型的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
      (四)加工水平说
识记:(1)心理学家通过一系列实验来支持他们的理论,其中的典型是不随意学习
      (2)加工水平说认为复述并不能导致较好的记忆效果或使信息转入长时记忆
理解:(1)加工一致性
      (2)关于加工序列
      (3)对于加工水平说的批评
 第五章  短时记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短时记忆容量。认识短时记忆信息编码和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明确短时记忆中的遗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短时记忆容量
识记:(1)容量有限是短时记忆的一个突出特点。明确提出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7并可在5—9之间波动。
     (2)短时记忆容量是以组块为单位的
理解:(1)组块
     (2)知识经验与组块
     (3)分组
     (4)容量有限的性质
(二)短时记忆信息编码
理解:(1)听觉代码与AVL单元
     (2)视觉代码
     (3)语义代码
(4)感觉代码与感觉记忆信息的区别
(三)短时记忆信息提取
识记:(1)最早开展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研究的是Saul Sternberg
     (2)系列加工模型与平行加工模型虽然在加工方式上有区别,但两者都以比较或搜索为核心
(四)短时记忆中的遗忘
识记:(1)在没有复述的情况下,短时记忆可以保持信息约15—30S,甚至更短。
     (2)一种新的方法,叫探测法
应用:(1)遗忘进程
     (2)痕迹消退与干扰
 第六章  长时记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长时记忆的类型,认识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集理论模型和特征比较模型、
HAM ELINOP的基本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长时记忆的类型
识记:(1)Tulving和Donaldson在《记忆的组织》一书中,依照所储存的信息类型,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种: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2)Paivio从信息编码的角度将长时记忆分为两个系统,即表象系统和言语系统
理解:(1)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2)表象系统和言语系统
(二)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         
识记:(1)层次网络模型是认知心理学中第一个语义记忆模型
     (2)层次网络模型的核心是概念按逻辑的上下关系而组成网络
识记:(1)激活扩散模型以语义联系或语义相似性将概念组织起来
(2)散模型得到一些实验的支持,其中特别突出的是关于启动效应
理解:激活扩散模型
(1)  模型的结构
(2)  模型的加工过程
(3)  模型的验证:启动效应
(4)散模型对层次网络模型的修正
(三)集理论模型和特征比较模型
识记:集理论模型是Meyer提出的
理解:集理论模型
(1)  模型的内容
(2)  谓语交叉模型
(3)  模型的验证和评价
识记:特征比较模型的两阶段加工过程
      第一阶段是提取该句的主语和谓语两个概念的特征,将两者的全部特征包扩定义性特征和特写性特征加以总体比较,并确定两者相似度。 
      第二阶段撇清主语和谓语两个特征的特异性特征,只对两者的所有定义性特征进行比较,如果两者匹配,就可判定为真,否则为伪。
理解:特征比较模型
(1)两类语义特征
(2)语义空间
(3)两阶段加工过程
应用:关于语义记忆模型研究方法的困难
(四)HAM ELINOP
识记:(1)HAM的基本的表征单元是将概念连起来的命题,而不是单个的概念本身
     (2)HAM模型的操作过程为匹配过程
理解:HAM模型
(1)命题与联想
(2)4阶段操作过程
第七章  表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表象  知觉  表征,认识心理旋转和心理扫描。掌握表象的功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表象  知觉  表征
理解:(1)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
1、  定位实验
2、  锐敏度实验
3、  McCollough效应实验
4、  选择性干扰实验
     (2)表象与表征
       1、关于表象的争论
       2、两种编码说关于表象的争论
(二)心理旋转
识记:Shepard及其同事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展了“心理旋转”的研究
理解:(1)心理旋转概述
     识记:心理旋转研究的理论概括
(1)   Shepard将心理旋转看成是一个类比过程
(2)   Shepard等关于心理旋转的研究着眼于表象的表征和加工,开辟了表象研究的新方向
(3)   心理旋转的研究是当前的表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心理扫描
理解:(1)距离效应
     (2)大小效应
识记:表象的计算理论
(1)依照这个理论,表象有两个主要因素:1、表层表征2、深层表征
(2)至于深层表征,也分为两类:1、本义表征2、命题表征
(四)表象的功能
应用:(1)表象对知觉的促进功能
     (2)表象对学习记忆的作用
     (3)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第八章  概念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概念的形成,认识其中的假设考验说和假设考验说的发展。明确概念结构中的特征表说和原型说。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概念形成
识记:假设考验说
(1)   基本观点
      假设考验说认为,人在概念形成过程中,需要利用现在获得的和已存储的信息来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设,即设想所以掌握的概念可能是什么。     
(2)   策略应用
      Bruner等人确定了4种通用的的假设考验的策略或概念形成的策略,即同时性扫描、继时性扫描、保守性聚焦、博弈性聚焦
理解:假设考验说
(1)   人工概念形成实验 
(2)   概念形成过程的特点
1、  学习的方式
2、  记忆的作用
理解:假设考验说的发展
(1)   空白试验法
(2)   假设库大小
识记:假设考验说的发展
(1)   空白试验确可客观地揭示被试的假设
(2)   策略类型
1、  假设检验
2、  维量检验
3、  总体聚焦
(二)概念结构
识记:特征表说
     基本关点:特征表说认为概念或概念的表征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1、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即一类个体具有的共同的有关属性。2、诸定义性特征之间的关系,即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这两类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特征表。
理解:特征表说
(1)   特征学习和规则学习的区分
(2)   规则学习的研究
识记:原型说
(1)   基本观点
       原型说的主要代表Rosch认为,概念主要是以原型即它的最佳实例表征出来的,我们主要是从能最好地说明一个概念的实例来理解该概念的。
Rosch认为概念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1、原型或最佳实例2、范畴成员代表性的程度。
这两个概念紧密联系,而原型起着核心的作用
(2)   家族相似性是指一个家族的成员的容貌都有一些相似,但彼此相似的情况又不一样
理解:原型说
(1)   原型的实质和编码
(2)   原型与转换
 
第九章 第九章问题解决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问题与问题解决,明确问题解决过程,认识问题解决的策略,初步了解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问题与问题解决
识记:(1)问题的心理学描述
1、    问题的基本成分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给定、目标、障碍
2、    Greeno区分出3种重要的问题类型:归纳结构问题、转换问题、排列问题
     (2)问题解决的特征
       1、目的指向性
       2、操作序列
       3、认知操作
(二)问题解决过程
理解:(1)问题空间与问题解决
1、  问题行为图
2、  树形图
     (2)问题表征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应用:问题解决的阶段
      问题解决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
(1)  问题表征
(2)  选择算子
(3)  应用算子
(4)  评价当前状态
(三)问题解决的策略
识记:(1)算法和启发法
          人所应用的问题解决策略可分为两类,即算法和启发法
     (2)几种重要的启发式策略
         1、手段-目的分析
         2、逆向工作
理解:(1)算法和启发法
1、    算法是解题的一套规则,它精确的指明解题额步骤
2、    启发法是凭借经验的解题方法,也可称为经验规则
3、    算法不能取代启发法
(2) 手段-目的分析、逆向工作
(四)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
识记:《逻辑理论家》和《通用问题解决者》    
(1)  早在1956年,Newell,Shaw和Simon 就成功德编写了历史上第一个模拟人解决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称作“逻辑理论家”简称LT
       《逻辑理论家》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人工智能系统,而且是世界上第一个启发式计算机程序   
(2)  《通用问题解决者》,简称GPS。该程序可成功地用于从定理证明到河内塔以及传教士和野人过河等多种不同性质的问题。      
理解:计算机模拟的贡献与存在的问题
 
第十章  推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三段论推理,明确线性三段论,认识命题检验,初步了解概率推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三段论推理
识记:(1)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个重要形式。它通常由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论组成
     (2)Woodworth和Sells较早的提出“气氛效应”理论。依据这个理论,前提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     
     (3)对“气氛效应”理论 的更激烈的批评来自Chapman和Ceraso、Provitera 等人。他们认为,人在三段论推理中所犯的错误不是“气氛效应”造成的,而是由于错误地解释了前提。他们的看法称作换位理论。依据这个理论,人在三段论推理中,往往将一个全称肯定前提解释为逆转亦真,即认为“所有A是B”意味着“所有B是A”
     (4)近来Johnson-Laird提出的心理模型理论则更多地阐述了推理的内部过程
应用:气氛效应理论、换位理论、心理模型理论的具体内容
(二)线性三段论
识记:(1)操作模型和空间表象模型
1、     Hunter提出一个操作模型。它认为两个前提中的信息形成一个统一的内部表征,其中3个逻辑项是依一种“自然的”顺序来排列的
2、     以Huttenlocher为代表的空间表象模型吸收了操作模型的基本思路,即两个前提的信息形成统一的表征以及其中各逻辑项按一定顺序排列,但它认为这种表征是形成空间表象。空间表象模型可看作操作模型的扩充或延伸。
     (2)语言模型
          语言模型包含3个基本原则。
1、      第一个原则,一个前提的两个逻辑项分别由命题来表征
2、      第二个原则,前提与问题的一致性影响问题的解决
3、      第三个原则,一个无标记的比较形容词比一个有标记的比较形容词更易于加工
理解:语言—表象混合模型
(三)命题检验
识记:证真和证伪
      这方面的研究以Wason和Johnson-Laird所进行的选择作业或四卡片问题的实验最为著名
理解:(1)证真和证伪
     (2)选择作业困难的理论解释
(四)概率推理
理解:(1)形式化模型
1、    概率以从0到1的数字来表述
2、    主观概率与客观概率不同
3、    概率论提供组合概率的规则
     (2)启发式策略
          代表性启发法、可得性启发法、调整启发法
    
第十一章  言语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语言的结构,认识言语的理解和产出,明确双语的基本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语言的结构
识记:(1)短语结构语法
          短语结构语法认为,一个句子是由许多组成成分构成的,其中短语是重要的结构
     (2) 短语结构的心理真实性
           对于句子的短语结构的存在,心理实验提供了若干证据。其中一些实验是利用声音位移方法进行 
(3)  Mehler曾经作过一个短时记忆实验。实验确定,核心串的记忆效果优于所有其他的转换句子。
理解:(1)生成转换法
1、  短语结构语法
2、  短语结构的心理真实性
3、  转换语法
4、  转换规则的心理真实性
     (2)语义的心理学理论
(二)言语的理解和产出
识记:(1)从对话来看,言语理解的过程或机制需能满足对话的要求。首先,言语理解机制应能迅速地工作,以便跟上说话的速度。其次,句子的分析大体应能遵循说出来的字词顺序来进行 
     (2)言语理解模型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系列模型,另一类是相互作用模型
     (3)常用的言语理解的策略有语义策略、词序策略和句法策略等
     (4)言语的产出是从句子的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过程
理解:(1)言语的理解
1、  系列模型与相互作用模型
2、  言语理解的策略
3、  言语理解的中的信息整合
4、  推理在言语理解中的作用
      (2)言语的产出
(三)双语
识记:(1)双语及其类型
1、    有些人除母语外还能很好地说另一种语言,这些人称作双语者,这种现象称作双语现象
2、    有人将双语者分作两类:合成性双语者和并列性双语者
    (2)共同存储说
       这个学说认为,双语者从两个语言通道获得言语信息各有其进行信息编码、句法和词汇分析以及信息输出组织的单独系统,两者彼此联系,可以互相转移,但两个通道的语言信息有共同的意义表征,共储于一个单一的语义记忆系统中。
  (3)单独存储说
     单独存储说与共同存储说相对立,认为从两个语言通道获得的信息各有进行加工和存储的单独系统,不仅信息编码、语法分析等是分开的,而且各有自己的语义表征和存储,也即存在两个语义记忆系统或记忆库;两个语言的记忆库的联系通过两个语言之间的转译来实现
应用:有关两种存储说的矛盾结果
 
第三部分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落实,现对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并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为了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考试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节规定了考核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3个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3个能力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识记、理解、应用。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1)识记:要求考生知道本课程中的名词、概念、原理、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或识别。
    (2)理解: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能把握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3)应用:要求在领会的基础上,运用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中的少量知识点,分析和解决一般的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
    二、关于自学教材与参考读物
1、指定教材:《认知心理学》,王甦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重排版。
2、教材与考试大纲的关系
王甦主编的《认知心理学》是认知心理学课程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提供了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认知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本课程的考核内容,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基本一致,凡指定的考试用书和参考书内容与本大纲有出入的,应以本大纲为准。
4、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题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和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各章的基本要求中也指明了各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共4学分。考生在自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开始阅读教材前,先仔细阅读考试大纲的有关章节,以提高自学的目的性和效率。
(2).学习心理学课程内容丰富,知识涉及面广,各章均有自己的特点,相互之间的联系也较少,自学时应特别注意按照各个章节的具体要求有重点的学习和掌握
    (3).自学应考者在使用本大纲的过程中,除了应认真学习指定的必读书外,还应结合有关的参考书目和案例来学习。
  
5、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核内容和考核要求,认真研读指定的自学教材。同时在教学和辅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本考试大纲为依据,以指定的自学教材为基础进行辅导。
    2.注意指导考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同时结合案例对课程内容加以领会和消化。注意引导考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
    3.辅导学生深入理解复习题,并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使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内容有全面地了解和把握。   
    4.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应有所侧重,尤其要注意大纲中对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提示。
6、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的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题量以中等水平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答完全部试题为度。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2).本大纲对教材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都属于考试范围,应以此来确定命题的内容、能力层次和重点。考试命题既要覆盖到章,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突出课程的重点、章节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度。
   (3).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题目,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最高能力层次要求。命题应着重考核自学者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否了解或掌握,对基本方法是否会用或熟练,不应出与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题或怪题。
    (4).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理解占40%,应用占40%。
    (5).要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4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对于不同的考生都存在着不同的难度,请考生注意切勿将二者混淆。
   (6).课程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筒答题、论述题等题型。 在命题工作中必须按照本课程大纲中所规定的题型命制,考试试卷适用的题型可以略少,但不能超出规定。
   附录:题型举例
一、      单项选择题
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叫做:()
A、模式   B、 知觉    C  、 刺激 D、信息
二、多项选择题
问题解决的特征有:()
A、目的指向性   B、操作序列  C、认知操作 D、 假设性  E、客观性
三、名词解释
心理旋转
四、简答题
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是什么?
五、论述题
结合例子谈谈推理在言语理解中的作用。
 
     本大纲下载地址:
 
福建自考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认知心理学》课程自学考试大纲

上一篇:福建自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科)《人体工程学应用》课程考试大纲

下一篇:福建自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科段)与室内设计专业(专科)《设计概论》课程考试大纲